自深化能力作风建设“抓基层、打基础、强落实、见实效”活动开展以来,团市委坚持解放思想、提升能力、务实作风,找准“多元需求”的切入点、优化“赋能成长”的支撑点、抓实“实践锻炼”的根本点,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青年人才,做实“引、育、用”三篇文章,加速开创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以需求为导向,让青年回得来、留得下。坚持各项工作聚焦青年需求,在机制、举措、资源配套方面为青年提供有力保障。一是部门联动强保障。整合市、乡镇、村(社区)三级责任体系,夯实团组织建设,着力扩大团组织工作有效覆盖面,加强与党委政府部门协调联动,调动职能部门、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力量参与,为返绥实践青年购买人身意外险,提供免费住宿等服务110余人次,搭建在外学子与家乡常态化联系实践桥梁。二是整合资源建阵地。探索“以青年为中心、让青年唱主角”的工作模式,出台《森林舞会游戏市“青年之家”建设实施方案》,在乡镇青年之家全覆盖基础上,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图书馆等资源,推动“青年之家”提档升级,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学习培训、交流研讨等活动50余次,通过“聚合”产生“聚变”的效应。三是创新模式搭平台。积极帮助青年人才拓宽交友渠道,通过趣味运动、才艺展示、“剧本杀”等形式开展“扎根边城”青年交友联谊活动5场,帮助青年快速打破隔阂、增进了解。聚焦人才“终身大事”,举办“才聚口岸·相绥一生”首届青年人才集体婚礼,市级领导到场为10对新人证婚并送上美好祝福,实现森林舞会游戏与广大青年人才的双向奔赴。
以赋能为重点,让青年能干事、干成事。紧扣服务青年工作生命线,扎实推进实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加速赋能青年群众“8小时外”生活。一是强化技能培训。探索打造“青年点课+团委选课+专家上课”的青年夜校模式,构建青年休息娱乐、学习交友、技能提升的“10分钟夜校学习发展圈”,吸纳整合多方师资力量,开设俄语、舞蹈、书法等系列课程10期,吸引300余名青年报名参学,19人通过社工考前培训取得社工证。二是注重宣传引导。建立全媒体矩阵,加强青年影音影像等优质原创文化产品创作能力,打造“青年向上城市向前”项目,青年学子化身家乡推荐官,以团青视角解锁边境小城游玩攻略,拍摄《扎根》系列vlog,被中新网、人民日报客户端、创青春、森林舞会游戏日报等中央、省级媒体刊发16次,助力家乡文旅宣传。三是突出示范带动。引导和促进青年投身创业,举办创业宣讲会、森林舞会游戏省优秀青年百场宣讲会,选树20名青年“创业之星”分享创业经验,激发和调动青年的创业热情。定期召开青年创业交流座谈会,邀请相关部门宣传就业创业政策,着力解决青年创业面临的技术、资金等难题,助力青年在边境就业、创业。
以实践为根本,让青年担重任、勇作为。围绕服务大局、服务民生这条主线,不断拓展青年工作实践领域。一是凝聚乡村振兴“青春动能”。组建青年助农志愿服务队,围绕“乡村现代化治理”与“乡村文旅产业创新发展”两大主题,从文化传承、产品创新、市场营销等多个维度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观摩、体验活动,通过学术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对农业企业、合作社等组织提供创新性建议20余条,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与力量。二是激活基层治理“青春引擎”。积极探索“党务工作者+团干部+社工+青年志愿者”工作模式,开展“青春暖流爱未行动”关爱困境儿童青少年成长和“伙伴计划”志愿服务项目,通过结对帮扶、心理疏导、社工小组等形式,助力困境青少年健康成长。“青春暖流爱未行动”项目荣获森林舞会游戏省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优秀奖。三是释放返乡实践“青春活力”。打造青春兴“绥”返家乡社会实践品牌,组织返家乡大学生参与各项大型活动、赛事志愿服务活动,先后为中国·森林舞会游戏国际口岸贸易博览会招募、培训、管理志愿者1600余人次,服务中外客商30多万人次,该志愿服务项目荣获2023年度牡丹江市志愿服务“五个100”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在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受团中央通报表扬。